observer服务器
observer不需要将事务持久化到磁盘,一旦observer被重启,需要从leader重新同步整个名字空间。
依据Observer的特点。我们能够使用Observer做跨数据中心部署。假设把Leader和Follower分散到多个数据中心的话,由于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的延迟。势必会导致集群性能的大幅度下降。使用Observer的话,将Observer跨机房部署。而Leader和Follower部署在单独的数据中心,这样更新操作会在同一个数据中心来处理,并将数据发送的其它数据中心(包括Observer的),然后Client就能够在其它数据中心查询数据了。可是使用了Observer并不是就能全然消除数据中心之间的延迟,由于Observer还得接收Leader的同步结果合Observer有更新请求也必须转发到Leader,所以在网络延迟非常大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影响的,它的优势就为了本地读请求的高速响应。
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调
消息类型:数据同步型,服务器初始化型,请求处理型,会话管理型。
数据同步型
leader和learner之间同步的数据类型。
zookeeper的集群角色有两种:leader和learner,learner对应的服务器有两种角色,包括follower和observer,所以服务器的角色有三种,leader, follower, observer。learner需要不断跟leader同步状态,包括同步最新的ZXID和epoch。
服务器初始化型
一般发生在集群或者新的机器初始化的时候,leader和learner之间同步状态的时候发送的类型。
请求处理型
发生在集群接收client请求的过程中。集群中的服务器都可以接收客户端的请求,但是事务请求需要转发给leader服务器进行执行。
follower服务器接受到客户端的事务请求之后,会通过request请求发送给leader服务器,leader 会根据事务请求创建投票,以proposal信号发送给集群中得 follower服务器。follower服务器会进行事务日志的记录,记录成功之后会向leader服务器响应ack信号,一旦过半以上的服务器响应之后,leader会向follower服务器发送commit信号,表示可以进行事务日志的提交。对于follower服务器来说,由于之前发送过来的proposal信号中携带了完整的事务请求,follower本地也记录了事务日志,所以leader发送给follower的commit信号只是一个简单的触发信号,不再携带事务内容,但是对于observer服务器来说,由于不存在事务投票的过程,所以observer本身没有记录事务内容,所以leader服务器通过另一个信号,叫inform信号,携带事务内容给observer,进行事务的同步。
zookeeper的事务请求头说明:
- clientID: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客户端,应该是zookeeper生成的sessionID。
- cxid:客户端操作序列号。
- zxid:该事务请求对应的事务zxid。
- time:服务器开始处理该事务请求的时间。
- typ:事务请求的类型,例如创建、删除等
事务请求头封装完成之后,会发送完整的事务请求到follower服务器进行事务操作,包括sync, proposal, commit。
- sync:针对事务请求进行事务日志的记录,完成之后像leader服务器发送ack信号。
- proposal:每一个事务请求都需要集群中过半的服务器投票通过才能更新到zk的内存数据库中。zk将事务封装成proposal请求发送给follower服务器,经过上一步的sync操作之后,leader服务器会收到follower返回的ack信号,一旦过半的follower返回成功,会进行后续的commit操作。
- commit:对事务日志记录的事务进行提交,更新到内存数据库中。
会话管理型
该消息是zk跟客户端保持会话用到的消息,客户端过来的请求不一定会发送到leader服务器,很多会发送到follower服务器,如果不是事务操作,follower可以直接响应,所以有一些客户端的会话是通过follower服务器上的learner来管理的,leader要想管理所有的会话,就需要通过会话管理消息,实际上是一种ping操作,来获取learner维护的客户端会话。从而通过leader服务器统一对连接到zookeeper的客户端进行会话激活。
zookeeper与客户端的会话管理
zk启动的时候,会初始化一个起始的sessionid,后续客户端连到zk创建会话的时候,会基于这个其实的sessionid递增。
sessionid
起始的sessionid生成方案:
sessionid的初始值会根据当前server的id和创建时的时间戳来生成。
1 | sid_ = (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 << 24 ) >>> 8; |
ticktime
为了高效低耗的实现会话的超时检查和清理,zookeeper为每个会话标记下一次会话超时时间点,zookeeper会定时在这个时间点检查会话是否超时。
假设在时间点T1客户端跟zk创建了会话,同时会携带一个client定义的超时时间T2,那么简单的讲,可以在T1+T2时间点上检查该会话是否超时,但是通过这种策略无法实现分桶的方案。因此zookeeper的下次检查的时间为:
1 | ((T1 + T2) / ticktime + 1) * ticktime |
所以下次的检查时间一定是ticktime的倍数,也就是基于这样的倍数,倍数的时间点上会有一个桶的概念,相同时间点的会话会放在这个桶中。
定时任务会定期检查某个时间点的桶中的会话,如果已经超时,那么从桶中移除。
会话的续期
客户端每次发送请求给zk的时候,例如创建、移除等操作,都会自动给会话续期,针对会话续期,zk的操作就是将该会话从上一个桶移到新的桶中。除了请求zk的时候会自动续期会话,客户端本身会在他的会话超时之前向zk发送ping保持会话的有效性,俗称为“心跳检测”。
会话的清理
根据分桶的策略,客户端的会话都被放在指定的桶中,如果临近的桶中的会话在清理桶的定时任务执行之前,没有进行会话续期,那么定时清理任务就会将遗留在该桶中的会话清理掉。因为根据上面会话续期的说明中已经知道,续期的会话会从当前桶移动到新的桶中,所以遗留在桶中的会话都是没有续期的,需要被移除。